近兩年,隨著環保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,傳統的粗放型砂石企業相繼停工、整頓,面臨轉型升級,天然砂石產能也隨之驟減。而砂石作為重要的建筑材料和混凝土原料,廣泛應用于房屋、道路工程層建設,市場需求巨大。通過石料破碎后再打磨而成的機制砂,正在逐步成為天然砂石的替代,機制砂的應用也已經成為全球的普遍趨勢。那么與各種河沙、海沙、山沙等天然砂石料相比,機制砂的優勢體現在哪兒?
天然砂:由自然條件作用(主要是巖石風化)而形成的,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,稱為天然砂。機制砂:經除土處理,由機械破碎、篩分制成的,粒徑小于4.7mm的巖石、礦山尾礦或工業廢渣顆粒,但不包括軟質、風化的顆粒。
機制砂的特性
1)機制砂屬于一種人工砂,可按照國家標準和工程質量的技術要求來控制石粉含量和級配要求,可有效滿足不同工程的實際需求。
2)機制砂多呈現有棱角的立方體,表面相對比較粗糙,可增加相互之間的咬合力,將其應用在混凝土中,可增加混凝土的強度。在其他配制材料相同的條件下,使用機制砂比使用建筑砂配制的混凝土強度要高出2~3MPa。
3)機制砂可以和碎石一起生產,可提升礦產資源的利用率,來源比較多,便于生產,可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。
4)機制砂的表觀密度在2700kg/m3左右,略大于天然砂,壓碎值在6%~8%,石粉含量在10%左右。
機制砂普遍比較粗,細度模數3.0以上,天然砂細度模數也差不多3左右。